close

  青春期對於大多數年輕人來說,可謂一場轟轟烈烈的“獨立運動”。他們將在十餘年的時間里體驗反叛、焦慮以及和父母之間的衝突,習得獨立生活的能力,併為自由支付代價。
  家庭圓桌會議的重要議題
  自我意識的萌發總會讓進入青春期的孩子時時驚嘆於自己的智慧,並不再甘於對父母俯首帖耳。9歲至14歲的青春早期兒童會逐年增加對於家庭事務,尤其是與自己生活相關的事項的決策參與,享受由此獲得的力量感和成就感。而隨著心理的成熟、經驗的積累和思維能力的爆發,這種趨勢會在他們15歲至20歲之間陡然增強。
  不過,年輕人在不同事項上決策獨立的進度並不統一。
  在一項發表於2010年《兒童發展》期刊的研究中,來自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的學者對200個歐美白人家庭中青少年的決策行為進行了長達9年的跟蹤調查。結果發現,青少年自己做主的努力主要集中在穿著打扮、課餘活動、學業和社交上,對誰來分配家務、決定就寢時間甚至自己的醫療保健倒是不那麼上心,而直到18歲至20歲這個階段,他們關於金錢收支和醫療保健的決策依然有賴於父母的參與。
  致力於青少年職業和理財教育的著名非營利機構國際青年成就組織在2013年的調研更是顯示,25%的青少年認為自己在25歲之前難以供養自己,這一數字比兩年前翻了一倍還多。雖然不排除他們中的一部分存在“啃老”的惰性,但個人基本財務知識匱乏、學習成本增加和就業前景慘淡導致的決策難、積累難和收入難,也是造成年輕人經濟獨立延後的重要原因。
  實際上,家庭圓桌會議是青少年形成獨立決策能力的重要契機。父母若針對他們疏於關註的生活基本面加強輔導、彌補其決策短板,便可幫助孩子早日獨立出巢。
  獨立並不是一種免費的自由
  雖然進入青春期的年輕人常常伺機發表自信心爆棚、叛逆感十足的獨立宣言,但不難發現,他們真正渴望的主要是社交獨立。這個概念對於青春期孩子來說,意味著擺脫成年人的指導和束縛,做自己行為的主人。
  不過,“隨心所欲”只是社交獨立光鮮的一面,與這種自由相伴而來的還有為自己的行為負責——無論作出的選擇明智還是愚蠢,都需要甘苦自食。在這個意義上,獨立並不是一種免費的自由。希望獨立參與社會生活的年輕人必須學好兩門必修課,其一是判斷自己行為可能帶來的後果,其二是為這種後果承擔責任。青春期是一個荷爾蒙躁動的時期,與獲得社交自由、展示獨特個性相對的,是孩子們初入社會的稚嫩和尚未成熟的大腦,對此,美國發展心理學家卡爾·皮克哈特在其《安全度過孩子的青春期》一書中向年輕人提出了“三思而後行”的忠告,即在行動之前問自己三個問題:“我為什麼想這樣做”、“這樣做會給我帶來什麼麻煩”以及“冒這個風險究竟是否值得”?
  需要註意的是,在走向獨立的青春期里,應該被教育的不只是孩子——這個階段恰好也是父母需要再次學會“獨立”的時期。分離焦慮會令大多數父母產生為自家孩子擋槍的衝動,以免他們過早面對人生的坎坷。對此,卡爾·皮克哈特博士提醒護子心切的爸爸媽媽:“只有孩子承認並承擔了行為的後果,這種後果才會反過來教會他選擇。我們在青春期中接受的教育大多發生在犯過錯誤之後,而承擔後果對後來的行為有著巨大的引導作用。”
  校園生活是青少年的頭號壓力源
  美國心理學會2013年進行的一項調查發現,即使是以獨立自主著稱的美國青少年,也感到承受的壓力超過了自己的調節能力。數據顯示,校園生活是青少年的頭號壓力源,而如何考入較好的學校和高中畢業後該何去何從則是第二件令孩子們頭疼的事。此外,他們還面臨種種社交窘境、自我衝突和與家人發生的摩擦,這些都可能使孩子們疲於應對。
  對於體腦發育階段的青少年而言,超負荷壓力的危害是多方面的。他們中的一些人可能會發生精神緊張、情緒依賴、睡眠剝奪和飲食改變,另一些則可能由此罹患抑鬱症、肥胖症或心臟疾病。因此,青少年需要找到適合自己的減壓方法。
  常規的減壓方法包括找到一項自己喜歡的運動並把它固定在日程表上,維持學業和娛樂間的平衡,以及向家長、老師或專業咨詢師等值得信任的成年人尋求幫助。此外,良好的時間管理能力也是消化壓力的利器。通常,青少年會在初中階段感到課業負擔加重,時間開始“不夠用了”,而這時的他們也剛好發展出了對時間長度較為成熟的知覺和一定的規劃能力。父母和老師若在此時訓練青少年把事情按重要和緊急程度安排好次序並確定截止線,就可以幫助他們避免把“重要不緊急”的待辦事項拖延到“重要且緊急”的程度,乃至觸發壓力的定時炸彈。
  總之,青少年的“獨立運動”對親子雙方都是一場挑戰,在其漫長的學習和適應過程中,父母與孩子都將體驗到成長的代價和責任的分量。  (原標題:荷爾蒙躁動的成長代價)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q26fqdny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